健康之路> 观点 > 美食

64排螺旋CT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021年04月22日 05:46] 来源: 今日健康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张标【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回顾性分析法将本院在2013年4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63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分析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情况。结果:经64排螺旋CT检查,正常7例,血管病变56例,病变病例中有12例患者为颅内动脉瘤,11

张标

【摘 要】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回顾性分析法将本院在2013年4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63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分析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情况。结果:经64排螺旋CT检查,正常7例,血管病变56例,病变病例中有12例患者为颅内动脉瘤,11例为患者为颅内动脉畸形,14例患者为颈内动脉狭窄,7例患者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8例患者为颈总动脉狭窄,4例患者为椎动脉狭窄或者纤细。结论: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可为疾病诊断、治疗以及疗效评价提供较为合理且准确的参考依据,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 头颈部血管性疾病 诊断 64排螺旋CT

头颈部血管性疾病对人体的健康可产生严重的危害,研究资料显示≥50%脑血管疾病患者都是因头颈部血管动脉硬化、颈内动脉或者椎动脉狭窄以及头颈部动脉瘤等疾病所致,基于该形势下,头颈部血管性疾病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1]。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螺旋CT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大量实践报道均表明,该检查法可清楚地将大脑各位置动脉和主要分支显示出来,操作简单,创伤小,可提供可靠且比较准确的参考依据给头颈部血管异常病变[2]。本次研究笔者就64排螺旋CT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

1 研究病例和方法

1.1 研究病例

纳入研究的病例为2013年4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63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症状表现以头痛、肢体活动障碍、头痛、恶心呕吐以及头晕等。63例患者中有38例为男性,25例为女性,年龄区间范围为45-71岁,平均年龄为58.41±3.42岁。为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本次研究已排除并精神障碍患者、心肾功能严重异常患者、药物和酒精依赖患者、造影剂过敏患者、近段时间实施过手术患者以及伴严重感染患者。

1.2 方法

收集整理患者基本资料,了解其病情和病程,缓解其存在的负性情绪,使其可积极配合检查治疗。造影前嘱咐患者禁食4-6h,进行碘过敏实验。检查所用机械为64排螺旋CT,指导患者取仰卧位,从主动脉弓一直扫描到颅顶。扫描参数如下:螺距比1.068,电压120kv,层厚为0.6mm。造影剂注入速度4-5ml/s,剂量为1.5-2ml/kg。事先实施常规平扫,而后予以强化螺旋扫描。完成扫描以后,于工作站上后处理原始图像,包含有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法、曲面重建以及容积显示法等,观察分析图像。

2 结果

经64排螺旋CT检查,正常7例,血管病变56例,病变病例中有12例患者为颅内动脉瘤,11例为患者为颅内动脉畸形,14例患者为颈内动脉狭窄,7例患者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8例患者为颈总动脉狭窄,4例患者为椎动脉狭窄或者纤细。

3 讨论

用于头颈部血管病变检查诊断的方法有很多,如MRA(磁共振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以及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等,实践和文献报道表明,彩色多普勒在脑血管病的检查诊断中,直观性较差;在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中DSA尽管为金标准,但是操作复杂且所产生的创伤也比较大,造影剂用量以及射线剂量也比较大;尽管MRA用于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可获得较为准确的结果,但是MRA成像质量却容易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操作条件、扫描参数、血流速度和血流方向等;多层螺旋CT能同时获得很多层图像,且扫描速度和传统CT相比也明显要快,可短时间完成大范围薄层CT扫描,同时图像分辨率也比较高[3-4]。目前在脑血管病变成像中螺旋CT所获良好效果已得到认可。

头颈部多排螺旋CT造影属于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通过外周静脉以高速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在靶血管内对比剂浓度达到最高峰的时候,快速采集容积数据,接着再借助于计算机处理技术对所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合成二位血管影像或者三维影像[5]。和其他影像学检查方式相比,多排螺旋CT具有显著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检查耗费时间短,快速大容积扫描,且三维成像的时间分辨率以及空间分辨率均比较高;2)能对瘤体内有无血栓进行观察,获得血管内外影像信息,将血管和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显示出来;3)创伤小,可较好地显示出血管壁是否存在钙化,三维图像可从多角度对血管形态学发生的细微变化进行观察;4)可复性强,无动脉损伤和其他危险,有利于随访复查以及科研。本次研究笔者就64例排螺旋CT用于头颈部血管性疾病诊断的价值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经检查,正常7例,血管病变56例。

综上可知,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临床中应用64排螺旋CT,可为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疗效评判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操作简单快捷,创伤小,射线剂量以及造影剂用量均比较少,具有应用价值。另外要注意的是,尽管多排螺旋CT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中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即容易受到颅底骨质的影响,不可明确地将颅内动脉瘤真实外形以及大小显示出来,导致静脉颅内段、后交通动脉位置的动脉瘤被漏诊;不可及时且准确地将脑血管代偿情况和血流动力学情况反映出来,在小穿支动脉和远端动脉瘤的显示上相对于DSA而言效果较差,鉴于以上情况,在临床实践中若条件允许,可联合多种方法进行检查诊断,以获得更为准确且合理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李伟东,董玉姝.螺旋CT减影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1):105-106.

[2] 陈鹏,崔红领,崔庆周等.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57-58.

[3] 沈志军,赵林芬,许绍奇等.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3):134-136.

[4] 魏全杰,李小燕,井志强等.16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22):64-65.

[5] 尹广明,吕俊锋,张艳琴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9(6):331-334.

查看更多: 善存 钙尔奇 血管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