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之路> 观点 > 美食

地震灾害现场护士如何有效建立静脉通道与管理

[2021年06月15日 11:03] 来源: 今日健康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李娅萍【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地震灾害后,伤员伤情复杂,展开救治时间紧迫,救治环境恶劣,医疗救治物资不足,伤员的静脉瘪塌,充盈程度不好,灾害现场秩序混乱,伤员转运频繁等困难情况下为抢救生命,保证早期输液及急救用药,如何保证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及输液通道的有效管理方法利用学科专业知识结合地震伤特点及灾

李娅萍

【摘 要】 目的:探讨针对地震灾害后,伤员伤情复杂,展开救治时间紧迫,救治环境恶劣,医疗救治物资不足,伤员的静脉瘪塌,充盈程度不好,灾害现场秩序混乱,伤员转运频繁等困难情况下为抢救生命,保证早期输液及急救用药,如何保证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及输液通道的有效管理 方法 利用学科专业知识结合地震伤特点及灾害现场特殊情况,如地震灾难发生后,由于危重伤员多、伤情复杂,且长时间饥饿、缺水、缺氧、加上外伤失血,体温下降,体表皮肤被大量灰尘覆盖,且大部分伤员并不能配合完成静脉输液,造成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灾难早期,交通中断,医疗物质匮乏,且灾害现场秩序混乱,环境恶劣,伤员频繁转运等等,造成静脉通道管理不易等,分别从如何评估、护士的心理准备、用物的准备、有效静脉的选择、穿刺、有效固定、如何有效管理静脉通道等多方面,对伤员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的静脉输液操作方法及管理 结果 有效提高了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了转运过程中静脉输液通道滑脱率,保证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有效。

How to effectively establish and manage the intravenous infusion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earthquake

Li YaPing.

Department of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Southwestern Hospital,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8, China.

Keyword: intravenous infusion; earthquake.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how to increase the rate of successful intravenous injection and maintain the reliable infusion passage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earthquake, which is related to hostile environment, complex injuries, pressing treatment time, shortage of medical material, the venous collapse of the patients, and the difficulty of transporting the wounded. The aim is to guarantee early intravenous infusion and the usage of emergency medicine at the disaster site. Methods: Applying ou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o the special situation of earthquake, to establish a set of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intravenous infusion operations, which is specifical target to the injuries during the earthquake. Results: the success rate of one-time vein puncture is greatly improved, the probability of slippage of transfusion channel during the transportation is magnificently reduced, and finally the safety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under the extreme circumstance is more guaranteed with our management.

根據2008年四川省汶川地震及2010年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害救援经验,护士需要能够在地震灾害发生时提供有效的护理技术,面对那些掩埋在废墟中的伤员,为抢救生命,保证早期输液及急救用药,静脉输液治疗已成为最基本、最迫切、最重要的护理技术操作,护士在静脉输液的快速有效建立与管理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架起伤员“生命线”的前线天使。

然而,地震灾难发生后,由于危重伤员多、伤情复杂,且长时间饥饿、缺水、缺氧、加上外伤失血,体温下降,体表皮肤被大量灰尘覆盖,且大部分伤员并不能配合完成静脉输液,造成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灾难早期,交通中断,医疗物质匮乏,且灾害现场秩序混乱,环境恶劣,伤员频繁转运等等,造成静脉通道管理不易。如何在上述多重困难下保证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及输液通道的有效管理成为地震灾害现场需要亟待解决和重视的问题,我院护士利用学科专业知识结合地震伤特点及灾害现场特殊情况,对伤员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的静脉输液操作方法及管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并对完成紧急医疗救援任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1 地震灾害救援特点

1.1 灾害发生突然,大批伤员需要同时救治:地震往往在数秒之内造成建筑物垮塌,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1.2 伤员伤情复杂,展开救治时间紧迫:地震伤员主要以外伤为主,容易发生伤口感染、呼吸系统级循环系统疾病,早期大批量伤员通过自救互救后集结等待救治,后期救援工程队通过挖掘搜救工作,新伤员不断被救出,护士需要在短时间内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实施紧急救治;

1.3 伤员的静脉瘪塌,充盈程度不好:地震幸存伤员被解救后因长时间饥饿、缺水、缺氧、加上外伤失血,体温下降,体表皮肤被大量灰尘覆盖,且大部分伤员并不能配合握拳,导致外周静脉不充盈,看不见,摸不着,定位困难,操作难度较大;

1.4 灾害现场秩序混乱,伤员转运频繁:早期灾民四处逃窜,需要救治的伤员量大而医护救援力量不足,灾民争抢为其进行救治,且救援人员种类复杂,配合不默契,伤员转运环节过多,且其他救援人员缺乏医学专业知识,转运过程中没有保护好静脉通道,造成输液管道滑脱;

1.2 救治环境恶劣,医疗救治物资不足:地震后建筑物大量垮塌,现场到处都是废墟,灾害早期交通中断,医疗救援物资有限,难以满足大批救治伤员需要,供给不足。

2 如何快速准确的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2.1 评估

当伤员从废墟中被解救出来后,建立静脉通道前应对伤员进行快速的初步评估,正确评估是提高穿刺成功率关键的第一步。

伤情:伤员的受伤部位,严重程度,判断是否需要静脉输液治疗;

合作程度:伤员的意识状态,是否配合或需要第三者对其输液部位进行制动;

伤员的血管情况:如部位、大小、长度、弹性、滑动度等;

现场环境:光线是否充足、有无其他人员干扰;

2.2 护士的心理准备

地震救灾现场护士因为救援任务重,时间紧迫,灾害现场秩序混乱,且同情伤员,非常希望能挽救他的生命,为他减轻痛苦,但又担心自己不能一次穿刺成功,过度重视而胆怯、紧张、焦虑,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信心,手抖、手心出汗、满脸通红,给自己压力太大,导致穿刺失败。护士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静脉通道的建立。护士应稳定情绪,排除外因的干扰,保持轻松的心情,相信自己的技术。

2.3 用物的准备

根据评估结果,准备充足,灾害早期,因为交通中断,物质匮乏,可以选择一些灾害现场的物品替代。

穿刺工具:紧急救治时会大量用药,迅速补充血容量,且伤员频繁转运,建议选用留置针;

止血带:如果没有可以选择鞋带,布条,橡皮筋或者请第三者用手帮忙;

固定用品:没有输液敷贴可以选择创可贴,可以选择药盒、筷子、木块、鞋等进行固定;

网兜及输液架:网兜可以用树藤,杂草提前动手编制;输液架可以用树枝,衣架等制作。

2.4 静脉的选择

地震幸存伤员被解救后因长时间饥饿、缺水、缺氧、加上外伤失血,体温下降,体表皮肤被大量灰尘覆盖,且大部分伤员并不能配合握拳,导致外周静脉不充盈,看不见,摸不着,定位困难,操作难度较大。这种状况下,可以根据解剖学和临床经验,选择避开外伤部位,较粗直易固定的血管进行穿刺并采取一些措施使血管充盈。具体有效方法如下:

选择血管前,用水或消毒液快速清洁需要供选择血管的皮肤,充分暴露血管走形,预防穿刺部位发生感染;

扎止血带前,使伤员的肢体下垂;

扎兩根止血带法:在预穿刺点上下相距10-15cm左右分别扎一根止血带,可代替伤员握拳,同时局部血管充盈较好。

2.5 穿刺

扎好止血带后,手指推压法(用大拇指轻按预穿刺的静脉,近心端向远心端轻按,推行3-5cm,再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推行)使静脉充盈,易于穿刺,扎止血带时间<2分钟,穿刺时绷紧皮肤,针头迅速进入皮内后,再慢慢进入静脉,见回血后应将针头再进2-3mm,后置管。

如果有入血管的落空感而没有回血时,不要盲目判断自己穿刺失败,造成判断“回血”有误,应将输液瓶放低,打开调节器观察有无回血及输液速度。由于地震伤员血管瘪塌,不易回血,穿刺前可将输液器下端反折形成负压,穿刺针进入皮下后立即松开反折处,刺入血管可见回血。

2.6 有效固定

地震灾害现场混乱,伤员转运次数频繁,因此伤员静脉通道的有效固定非常重要。对穿刺部位进行固定时以不影响评估与监测,不妨碍治疗为原则,正确使用辅助固定用物。

对穿刺点进行无菌覆盖固定后,手部用手板固定,置板于手心侧,手板上部超过腕关节,用两条长胶布固定,一条固定于腕部,一条固定于掌指关节处,必要时用纱布,手纸等柔软物品垫于空隙处;足部可将夹板固定于足内、外踝关节以上处和足底。小朋友哭闹不配合,自我约束力差,可以“8”字法固定手板,夹板两端。如果没有胶布,可以用绷带或布条代替,没有手板、夹板可以用药盒、木板、筷子、鞋等代替。

3 如何有效管理静脉通道

地震灾害现场静脉输液通道就是伤员的“生命线”,因此应在每个环节都必须严格管理,确保静脉输液通道的安全有效。

3.1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发生感染。穿刺前尽量将伤员移至相较清洁、安全、通风的地方,初步清洁伤员需进行静脉穿刺的部位,严格检查输液用物的有效期,包装完整性,如有过期或破损应禁用,增加消毒次数,护士如果没有条件进行手卫生,可以用戴无菌手套代替洗手,穿刺过程中、更换液体及敷贴、添加药物时遵循无菌原则;

3.2 进行静脉穿刺前判断现场秩序,告知周围人员留出一定的操作空间,避免发生穿刺失败;

3.3 固定牢固,合理使用固定辅助用具,防止发生管道扭曲、脱节及输液针头滑脱。伤员转运环节多,转运频繁,在转运过程中护士应全程跟随,将输液管道置于担架内侧,防止碰刮于其他物品上,引起脱出;烦躁不安的伤员,应使用约束带局部固定制动,防止其自主拔管;转运过程中应加强与非医疗合作救援人员的沟通,告知静脉输液通道的重要性,尽量保持匀速的转运速度,减少颠簸,配合默契;如遇余震或困难危险路段应关闭输液调节器,将输液瓶及输液管道放于担架上,安全快速通过后再恢复输液;

3.4 转运途中,严密观察伤员情况,避免输液并发症和及时发现输液反应;

3.5 添加急救药物时,可用记号笔将药名、浓度、剂量写在输液袋或输液瓶上,防止交接时发生错误或遗漏;

3.6 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注意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保持管道通畅避免血栓形成堵塞针头,观察液体的余量,避免空气进入伤员血管。

地震灾害后,伤员伤情复杂,展开救治时间紧迫,救治环境恶劣,医疗救治物资不足,伤员的静脉瘪塌,充盈程度不好,灾害现场秩序混乱,伤员转运频繁等困难情况,为抢救生命,保证早期输液及急救用药,通过以上科学的静脉输液操作方法及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转运过程中静脉输液通道滑脱率,保证静脉输液的安全有效。

查看更多: 伤员 静脉 灾害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