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之路> 观点 > 时尚

穴位按摩促进产后乳汁分泌的临床运用

[2021年04月03日 19:28] 来源: 今日健康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吴万清 申蓉【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八纲辨证之虚实辨证,早期进行乳房穴位按摩促进产后乳汁分泌,减少乳房胀痛和乳腺炎的发生。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74例产后乳汁分泌过少或无乳汁分泌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本护理指导上按照经络走向选穴,采用

吴万清 申蓉

【摘 要】 目的 探讨运用八纲辨证之虚实辨证,早期进行乳房穴位按摩促进产后乳汁分泌,减少乳房胀痛和乳腺炎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74例产后乳汁分泌过少或无乳汁分泌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本护理指导上按照经络走向选穴,采用不同手法,产后6小时即开始进行乳房穴位按摩。结果 产后6小时即开始进行乳房穴位按摩,纯母乳喂养成功率达到91.9%,乳房胀痛明显减轻。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临床实践,形成了规范而有效的产后早期穴位按摩技术与流程,有利于临床推广及运用。

【关键词】 穴位按摩 产后 乳汁分泌;

正常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后3天产妇常不能顺利哺乳,原因包括:乳头凹陷、乳头平坦、乳房胀痛、乳腺管不通、无乳汁分泌或乳汁分泌不足等,其中无乳汁分泌或乳汁分泌不足是主要原因[1]。中医观点认为乳汁分泌不足是哺乳期妇女气血虚弱或气滞郁结,外感风寒等使气血不畅,经络受阻,乳络不通所致[2];加之产妇和家属主观因素,部分产妇乳房不能受到充分而有效的吸允刺激,致使乳络不通,乳房胀痛,影响情绪,对母乳喂养失去信心。通过穴位按摩而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安神补气,通经行气以调节产妇脏腑功能,促进乳汁分泌,满足婴儿的需求。

1 一般资料

选取74例產妇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年龄(26.5±3.2岁),孕周38-42周,平均(40.5±0.8)周,年龄、孕周、职业、家庭情况、营养状态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将74例产妇随机分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2 方法

2.1 按摩要点,对照组:指导产妇身心放松,检查乳头及周围皮肤,湿热敷乳房周围;多食用一些补气、补血、补肾的食物;多食猪蹄汤、鸡汤、鱼汤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虚实辨证采用补法和泻法进行乳房穴位按摩:

2.1.1 辨别虚实,分别采用补法和泻法,产后6h即可开始,每日2次,连续做3天;按摩手法以推、拿、揉、按为主,虚证手法宜轻、缓,顺时针按摩,实证手法宜稍重、稍快(以产妇耐受为度),逆时针按摩,每个穴位按摩3min左右,可蘸水或麻油润肤。

2.1.2 产妇取坐位,虚证者和剖宫产术后取仰卧位。先用50-60℃左右(以产妇能耐受,不烫伤皮肤为宜)的湿热毛巾热敷乳房10-15min。

2.1.3 先用拇指轻轻向下挤压乳晕环形一周,重复3-5次,轻轻捻提乳头10-15次,目的是扩张乳头部乳腺管,使乳头和乳晕变得松软,利于乳汁的泌出。

2.1.4 按揉少泽穴(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能生发金气,促进乳汁分泌。

2.1.5 按揉中庭穴(前正中线上,平第5肋间隙,在胸骨体和剑突连接处),能聚集任脉气血,传至膻中。

2.1.6 按揉膻中穴(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或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行气活血,宽中理气。

2.1.7 按揉中府穴(胸外侧部,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旁开6寸),可疏肝解郁,消除肿块,疏通乳络,利于乳汁的排出。

2.1.8 拿捏乳中穴(胸部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距前正中线旁开4寸),可以疏通乳络。

2.1.9 按揉乳根穴(胸部乳头直下方,乳房底部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旁开4寸),能调理气血,促进乳房血液循环。

2.1.10 用双手指腹从乳根部顺着乳腺管向乳头方向有节奏地按摩和挤压3-5 min。有乳块的部位用手掌小鱼际按揉3min左右,力度由轻到重,反复3-5次,可使淤积的乳汁充分排出。乳头凹陷平坦者,将俩拇指平行放于乳头两侧,慢慢地由乳头向两侧牵拉乳晕皮肤及皮下组织,使乳头向外突出,再将拇指、食指分别置于乳头上下处,向上牵拉数次,以帮助锻炼伸展乳头。

2.1.11 环形按摩乳房,促进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管通透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乳汁的分泌和排泄。

2.2 注意事项: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法应遵循有力、柔和、均匀、持久、渗透的原则,禁用暴力和相反力,以防组织损伤。可酌情使用水、麻油等介质。操作中要注意保暖,尊重产妇,保护隐私。严格手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3 结果

3.1 乳房舒适程度分级标准与统计:参照WHO疼痛分级标准,分为4级,0级:无痛;I级:轻度疼痛,产妇安静,可休息;Ⅱ级:中度疼痛,产妇尚平静;Ⅲ级:重度疼痛,产妇辗转不安,不能入睡。见表1。

3.2 泌乳始动时间:指胎儿胎盘娩出后至乳汁首次自乳房溢出的时间,以医务人员定时用手轻挤乳晕,见黄色或清乳汁溢出为准。分为四个时段:<24h;24-48h;48-72h;>72h。观察组乳汁分泌明显早于对照组。

3.3 乳汁量评价标准:分为多、中、少三个等级。量多:产妇自觉双侧乳房饱满。24 h哺乳8次以上,能满足新生儿的需求,新生儿情绪平稳,睡眠佳;量中:产妇自觉双侧乳房尚饱满,只能满足新生儿的部分需要,新生儿需添加配方奶,情绪尚平稳,睡眠一般;量少:产妇自觉双侧乳房松弛,用手挤奶可见少许乳汁,不能满足新生儿需求,新生儿要靠添加配方奶喂养,新生儿时有哭闹,睡眠尚可[3]。两组母乳喂养情况见表2

4 小结

将中医辨证有效运用于乳房穴位按摩,穴位选取根据经络走向,科学,有效,操作方便,且不使用任何药物,对新生儿及母体安全、无创,疗效肯定。通过临床实践,形成了规范而有效的产后早期穴位按摩技术与流程,有利于临床推广及运用。根据国家“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出台,将促进临床更多更好地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优势,开展专科专病中医护理,运用独有的中医护理技术,为广大民众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和养生等措施[4]。

参考文献

[1] 徐文萍,杨敏.乳房穴位按摩促进乳汁分泌的观察[J].医学信息,2015,(15):43.

[2] 孙秋华,中医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3] 王小言,付立晶.乳房穴位按摩的护理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9):1345.

[4] 闵俊英,中医护理规范化培训及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的现状与分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4):162-163.

查看更多: 文章 乳房 乳汁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