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之路> 观点 > 健康

补虚良药:黄芪

[2020年07月15日 00:51] 来源: 饮食科学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黄芪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芪的根。黄芪主根棒形,外皮淡褐色,茎直立,有糟上部分分枝。生长于燥沙质地,常见于河边、山坡及稀疏的柞树林内。豆荚下垂,根长,断面黄白,味甜者佳。食事传说相传古时有一位善良的老中醫,姓戴名糁,善针灸术,为人厚道,待人谦和,一生乐于救助他人,后因救坠崖儿童牺牲。老人形瘦,面色淡

黄芪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芪的根。黄芪主根棒形,外皮淡褐色,茎直立,有糟上部分分枝。生长于燥沙质地,常见于河边、山坡及稀疏的柞树林内。豆荚下垂,根长,断面黄白,味甜者佳。

食事传说

相传古时有一位善良的老中醫,姓戴名糁,善针灸术,为人厚道,待人谦和,一生乐于救助他人,后因救坠崖儿童牺牲。老人形瘦,面色淡黄,人们称他为“黄耆”以示尊敬,意为面黄肌瘦的老者。老人去世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将其墓旁生长的一种草药起名为“黄芪”。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历史迄今已有两千多年了,始见于汉墓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明《本草纲目》载“耆长也,黄芪色黄,为补者之长故名。”《本草汇言》载“黄芪,补肺健脾,卫实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 。《本草逢原》载“黄芪能补五脏诸虚,治脉弦自汗,泻阴火,去肺热,无汗则发,有汗则止” 。

食性物语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经、肺经,有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肿、除毒生肌的功效,兼有升阳、益卫固表、脱疮生肌的作用,主治肺脾气虚咳喘、气虚自汗、气虚水肿尿少、气血不足之贫血、气虚血滞之偏枯等症。中医认为,黄芪是重要的补气药,全身之气皆能补益。

食疗功效

黄芪不仅是一味名药,还被广泛用于食疗。黄芪粥是中国传统的药粥,在宋代已经风行,苏轼书有“黄芪煮粥荐春盘”,可见苏轼是食用过黄芪粥的。著名老中医岳美中曾用加味黄芪粥治疗慢性肾炎。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

现代医学证明,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双向调节血糖、抗自由基损伤、抗衰老、抗缺氧、抗肿瘤、增强肌体免疫力等作用,可用来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症。黄芪还能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故对慢性溃疡久不愈合者有效。其还能消除肾炎患者的蛋白尿,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

查看更多: 黄芪 文章 风行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