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之路> 观点 > 健康

4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分析探讨

[2021年07月24日 07:21] 来源: 今日健康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48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经出血原因查证、病情密切观察及并发症检查后,采取抢救措施,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组

【摘 要】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48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经出血原因查证、病情密切观察及并发症检查后,采取抢救措施,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2,P<0.05)。结论:积极查证出血原因、检查并发症与密切观察病情进展,可有效提高抢救效果,对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诊治探讨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临床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患者多出现黑便、呕血等状况,严重者甚至出现血性休克[1]。为有效提高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特选择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就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我院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48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23-61岁,平均年龄(41.2±2.1)岁。对照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40.8±1.5)岁。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禁食、降门脉压、抑制胃酸、止血、改善肝功能、预防肝性脑病等基础治疗。具体治疗措施如下:生长抑素3mg +生理盐水48ml 4-6ml静脉泵持续泵入降门脉压,埃索美拉唑或泮托拉唑、兰索拉唑等PPI药物抑酸,止血药物止血,并结合保肝药物改善肝功能、预防肝昏迷、补充凝血因子等治疗。同时,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血尿素氮、血压、体温、尿量、黑便、呕血情况。观察组积极查找出血原因后采取相应措施,经内镜下检查,24例患者中有14例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例为门脉性高压性胃病出血,2例为消化性溃疡出血,针对出血原因,积极行内镜下处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予内镜下套扎及硬化剂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予喷洒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予局部止血治疗。对照组仅采取上述基础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

具体疗效判定标准为[3]:①显效: 24h内呕血和便血停止,血压和心率均恢复正常,且保持稳定;②有效: 48h后呕血和便血停止,血压和心率保持稳定;③无效:超过72h后,仍有活动性出血,血压和心率不稳定,生命体征不稳定,甚至死亡。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汇总整理与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显效70.83%,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患者显效45.83%,总有效率66.6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χ2=4.9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肝硬化我国常见的一种慢性病,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但后期会导致肝功能严重衰退及多种并发症,其中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对肝硬化合并有上消化道出血时的临床病情进展状况进行判断十分必要,应先根据患者的出血部位,进行血量以及病因的推断,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同时,需重点关注胃底、食管静脉破裂造成出血[4]。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行性发展,肝硬化病死率得到有效控制,但对于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由于治疗难度系数大,仍为肝硬化致死的主要因素。合并有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临床上多表现为呕血、黑便等[5],并且出血量比较多,部分患者常伴有休克状况。导致该病发病的机制是肝细胞坏死引起肝组织结构发生改建或增生,从而增大门静脉血阻,形成侧支循环。导致出血的原因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门脉高压性胃病,消化性溃疡等,均可造成上消化道出血。若患者长期过量饮酒、营养搭配不协调、饮食不注意以及用药不合理等均会诱发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进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临床上以内科治疗为主,未明确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原因前,应当进行常规输血、止血,制酸、降门脉压治疗,以减轻患者痛苦,有助于患者及早恢复[6]。本次研究,观察组患者显效70.83%,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患者显效45.83%,总有效率66.6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2,P<0.05)。

综上所述,采取积极查证出血原因、出血部位、检查并发症与密切观察病情进展,并及时进行内镜下治疗的综合处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有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魏书亮.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并发消化道出血双介入治疗66例临床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7): 73, 74.

[2] 杨琳,潘吉勇,金荣. 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硬化导致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 2016, 23(4): 26-28.

[3] 卢旺,李婉玉.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抗凝治疗的影响: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5(4): 590.

[4] 袁佳,薛挥,和水祥,等. 15例无消化道出血史的肝硬化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后现状调查[J]. 中华消化杂志. 2014, 34(1): 30-32.

[5] 孙兰珍,王素珍,李晓琴. 晚间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影响的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14): 1263-1265.

[6] 余小杰,吴云,肖丽娜.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医院感染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观察[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9): 2064-2066.

作者简介:邓时莉 (1982-11)女 硕士 主治医师 主要从事消化内科工作

查看更多: 内容 列表 正文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