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之路> 资讯

在朋友圈发健身照,在抖音发视频,把香港保险卖给内地客户

[2019年10月09日 12:53] 来源: 网络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导读:\n2006年内地发生一场重疾险风波后,赴港买重疾险的内地人开始变多。\n2004年,内地访客保单的规模占总保单的比例不到4%,到2016年变为30.8%,其中大约60%是重疾险。\n对通货膨胀、人民币贬值的焦虑,加速内地人到香港买保险数量的增长。\n那时,在香港卖保险的内地人赚得盆满钵满。有年薪几百万港元的保险代理人

导读:

    \n
  • 2006 年内地发生一场重疾险风波后,赴港买重疾险的内地人开始变多。

  • \n
  • 2004 年,内地访客保单的规模占总保单的比例不到 4%,到 2016 年变为 30.8%,其中大约 60% 是重疾险。

  • \n
  • 对通货膨胀、人民币贬值的焦虑,加速内地人到香港买保险数量的增长。

  • \n
  • 那时,在香港卖保险的内地人赚得盆满钵满。有年薪几百万港元的保险代理人形容,「赚钱就像路上捡的一样简单」。

  • \n
  • 到香港念书的内地大学生,留在香港做保险代理人,客户也多为内地 90 后。

  • \n
  • 玩「狼人杀」、在朋友圈发健身照、在抖音发视频,90 后寻找客户的方式跟前辈已经很不一样。

  • \n

23 岁的武汉女孩牧歌,刚刚从香港浸会大学毕业,找了一份香港工作。

不过,她准备把阵地放在武汉,12 月将回家乡长待,现在偶尔飞回来,参加各种狼人杀,在那里,可以认识潜在客户。

她是保险代理人,工作正是把香港保险卖给内地客户,最有吸引力的是重疾险。同班 30 个同学,像她一样的有 5 个。

最好的日子已经过去,2015、2016 年的时候,她的学长、学姐们亲历了一波内地人赴港买保险的狂潮,做得好刚毕业就年薪百万,甚至更高。

被媒体称为「保险天后」的邹苹 2015 年年薪 4 亿港元,她也是内地出身,据当时的报道,统领超过 6000 多名说普通话的「新香港人」团队,当年创造 80 多亿港元首年保费。

香港回归后,经过十几年的酝酿,内地人赴港买保险的潮流在 2016 年达到顶点,而后迅速降温,但仍稳在一个高位。

连续多年,内地访客每年买走超过 40 万份保险,其中 60% 左右是重疾险。 同时,也带动了内地重疾险的提升,香港保险已成为内地健康产业中的一环。

学普通话,去内地谈保单

保险业和鸦片战争同时来到香港,早期业务主要是船舶和货物保险等。

1898 年,「新界」租让给英国,整个香港都成为英国殖民地。这一年,香港有了第一张人寿保险单,贸易的发展促使个人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刺激了早期寿险的诞生。而此时,中国内地大部分人口都还在为温饱而努力,并在未来几十年内经历很多次非正常人口衰减。

1983 年,南非医生巴纳德发明了重疾险,3 年后传入香港,而传入内地则要等到 1995 年。

香港回归时,已是全球最发达的保险市场之一,内地人和香港保险的交集逐步升温。

1999 年,36 岁的香港人 Allen(化名)打算转行卖保险。此前,他做点小生意,1997 年金融危机后,生意不好做了。偶然一次,听说一个朋友在卖保险,每个月卖 3 个保单,就「轻松」挣到 1 万多港币。于是跟着进入浩浩荡荡的保险代理人大军。

起初,客户都是香港本地工薪阶层。2004 年开始,有内地客户「找上门」,一群操着南方口音的老板。

这一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实施,两地往来更加频繁。

每天,116 班客轮、170 班航机、超过 400 班列车及 35400 架次的车辆,带来了一群赴港买保险的内地老板。 储蓄型寿险几乎是所有内地人赴港必买的保险产品,老板们看中的不是寿险,是长期投保后港币和美元的价值。

「理赔额度是多少?」「利息多少?」「到时候怎么赔?是美金还是港币?」老板都是同样的困惑。

广东老板赶大早过来,聊上 2 个小时,开了香港账户,签了保单,下午就匆匆回去了。

北方的老板,没见过南方的海,飞过来,第一天总要带着去海洋公园、维多利亚港口转转。老板们玩上几天,单子也签了。

这一年 TVB 电视剧《栋笃神探》中,有一段香港保险代理人努力学习普通话的情节,很形象地刻画了这个趋势。

查看更多: 香港 女孩 内地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