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之路> 资讯

质料药企 中药材现状:药企贱价买残次质料

[2020年01月03日 19:42] 来源: 网络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很多人说中医治病不灵,其实有一部分原因是中药材质量出了问题。培养中药材考究道地性,中药材不能脱离它成长的地舆环境。不法商人常用一些同名而产地不同的药物来以次充好,严峻影响了道地药材的名誉和价值。10月,长白山满眼红叶,秋色正浓,记者跟从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长白山管委会进山普查中药。长白山区是我国“三

很多人说中医治病不灵,其实有一部分原因是中药材质量出了问题。

培养中药材考究道地性,中药材不能脱离它成长的地舆环境。不法商人常用一些同名而产地不同的药物来以次充好,严峻影响了道地药材的名誉和价值。

10月,长白山满眼红叶,秋色正浓,记者跟从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长白山管委会进山普查中药。

长白山区是我国“三大中药材基因库”之一,具有极其丰富的药用生物资源,也是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作业的要点区域之一。带领记者进山的是白山管委会队队长郑春哲。

长白山共有2700多培养物,郑春哲了解2300多培养物。不要说是完好的植物标本,即便是变形了的植物种子、根皮,他也能准确无误地辨认。23年间,他的脚印遍布全国各大山脉和高原,拍照了几万张各类植物的相片。

郑春哲是个中药通。他说,近年来,野生中药资源越来越少,亟须大力维护并予以培养繁衍。培养中药考究道地性,就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相同,中药不能脱离它成长的地舆环境。人参被称为“东北三宝”,但种到海南,就长得像萝卜相同粗,现已没有药用价值了。

中药自古就有“道地性”之说。因为各地所在的生态、地舆环境不同,药物自身的医治效果也有着明显的差异。产于浙江的贝母叫浙贝母,善于清肺祛痰,适用于痰热蕴肺之咳嗽,而产于四川的川贝母,善于润肺止咳,医治肺有炎热之咳嗽、虚劳咳嗽。同是黄连,四川产的所含有用物质比湖北产的高2.73%。

我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副所长边宝林说,培养的中药材种类应契合本地气候、土壤条件。不同的药材种类,对气候、土壤有着不同的要求。地舆、生态的许多要素,如纬度、海拔高度、地势和地貌,都影响到光照、气温、土壤和降水,对中药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效果。“道地药材”是指实践证明质量优、效果高、地域性强的中药材。

在中医处方笺上,药名前标有“川”、“云”、“广”等产地。这些原产地药物就是所谓的道地药材。现在,跟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许多药物现已可以人工培养。可是,变换了产地、环境之后,药材效果是否也会发作改动?

甘草、麻黄适宜在东北、华北、西北区域的钙质土上成长;栀子偏好南边酸性土壤;雪莲花、蒲公英、肉苁蓉、锁阳能在强光照条件下成长发育,而人参、三七、黄连、细辛等只要在弱小光照条件下才干长好。假设违背规律,随意跨区域培养,加上短少培养经历,往往形成病虫害很多发作,产值低下,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我国中药协会中药材商场专委会副秘书长周洵说,现在很多人说中医治病不灵,其实有一部分原因是中药材质量出了问题,传承近两千年的道地药材不道地了。

我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黄璐琦指出,因为道地药材数量有限,不法商人常用一些同名而产地不同的药物来以次充好,严峻影响了道地药材的名誉和价值。

“边际地带”的为难

中药材介于农作物与药品之间,各个部门都在管,其实都不论,中药材质量很难确保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北方培养的黄芪移种到长江沿岸,原先扎根向下的黄芪长成了鸡爪形。上世纪90年代,上海崇明岛移种丹参,长势杰出,虽含有丹参素,却测不到丹参酮。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办理局副局长任德权说:“北药南移,南药北种,上世纪50年代开端的中药跨区域培养,是为处理中药资源的缺少问题。中药的培养像水稻和玉米相同,有其特定的成长区域,基因的表达与环境有关。从质量的视点来看,仍是道区域域的好。”

中药的产、供、销由1955年树立的国家药材公司办理。上世纪80年代药材公司系统崩溃,不计其数的药农直接对接商场。一方面,广阔药家出产积极性开释;另一方面,中药材价格的动摇,成为药农当地能否培养的根据,也成为是否采收的“时刻表”。药材培养涣散于千家万户,因为没有固定的安排去和谐出产计划,药农只能凭仗某一种类某一时分在商场所表现出来的价格,去判别是否培养、培养多少。“要想富,就种药”,在经济利益的唆使下,各地盲目扩种和引种。正是这种变形动摇,影响了中药材培养散布,导致药材质量下降。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药材培养技能不标准,该掐顶时不掐顶,该剪枝时不剪枝,该采收时不采收,不应采收时乱采收,会使中药材质量呈现滑坡。五六年才干长成的杭白菊、三七,有的农人提早采;根茎类药材应该在花开前或花谢后采收,有的药农却在花期采收,成果上市后连专家都认不出来。有的农人看时值欠好,就把药材留在地里持续成长,等着提价,但像板蓝根、白芷、当归一类药,当年不收就开花抽薹,做药用的根就“发柴”(即严峻木质化),没有用了。不按时节采摘,不按地域培养的中药材,跟烂木头没什么两样。

一位不肯泄漏名字的专家说,当时我国中药材培养办理较为紊乱,尽管有人以为中药材性归于药物,国家药典有标准,但在日常运营中将其作为经济作物,对其性质界定不明确。中药材介于农作物与药品之间的边际地带,各个部门都在管,其实都不论,中药材质量很难确保。

在中药材培养技能上,我国的研讨比较单薄,导致拟定的标准化培养技能规程还不尽完善,约束了一些严峻药材培养妨碍问题的处理。如人参、西洋参、三七、地黄的重茬问题一直没有很好处理;中药材需水、需肥特性研讨缺少,形成水、肥乱用,严峻影响了药材的质量。

据我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讨所所长陈士林介绍,我国培养的近160种中药材根本还停留在运用农家种类或稠浊集体的阶段。培养并通过审定或判定出种类的中药材仅有枸杞、红花、地黄、柴胡、五味子、人参等20余种,绝大部分药材种子还没有质量标准。

“与现代农业比较,中药农业至少落后30年。”任德权说,我国中药农业的科技水平还较低,不足以真实处理中药资源急剧萎缩的难题。现代农业技能中的优良种类选育及精密作业技能,在中药农业技能进步中的奉献还微乎其微。

有认证却卖不上好价

用的中药材质料价格越廉价,企业的赢利就越高。罕见企业情愿去多花钱买优质的中药材

“药材好,药才好。”怎样才干确保中药材的质量?任德权以为出路在于推广GAP(中药材出产质量办理标准),与成药质量要靠GMP的理念相通。好的中药材归根到底是出产出来的,靠的是培养全程的作业标准,在哪种、种什么、怎样种、怎样收,树立作业纪录,由此确保药材质量。2002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中药材出产质量办理标准(试行)》,次年再推《中药材出产质量办理标准认证办理办法(试行)》。主管部门期望依照GAP出产,这是进步中药材产质量量的要害,也是后续工业——中成药品出产的前期确保。

可是,作为世界通行的药用植物培养原则,GAP在我国却遭受为难。山西晋城陵川县六泉乡是北京同仁堂(18.63,-0.08,-0.43%)的党参GAP培养基地。GAP认证一般有用期为5年。但是,这片700亩的GAP基地,在2009年认证到期后,同仁堂并未再请求认证。当地人说:“认证过的东西,到商场上卖不上高价,企业没动力。”

GAP给企业带来的昂扬本钱担负,简直贯穿整个中药材培养流程。“假设遇到病虫害,他人用剧毒农药,或许花5块钱就把病虫灭了,但运用低残留农药或许要200块钱。”陵川县有关部门介绍,企业难以承受GAP所带来的高本钱压力。

“GAP产品得不到商场的认可,本源在于,运用优质饮片的成药卖不出好价。”任德权曾在内蒙古调研发现,国内药企收买的甘草是细而长的条草,而出口到香港或国外的甘草却是又粗又壮。这就是为什么会呈现“上海治病,香港抓药”的原因。

以六味地黄丸为例,一般厂家是5元一盒,同仁堂却是15元。同仁堂药品价格内行业界偏高,只能以高价格来消化它的高本钱。用的中药材价格越廉价,企业的赢利就越高。罕见企业情愿去多花钱买优质的中药材,这就有点像劣币驱除良币相同,不区别药材好坏,不表现优质优价,让中药材的质量很难进步。

任德权说,推动GAP是中药农业现代化之路,中心是“标准化促规模化,规模化保标准化”。GAP针对的不是一家一户的农人,而是企业法人,只要让中药从小农经济中解放出来,才干处理现在中药农业和中药工业严峻脱节的问题。现在,GAP认证千亩以上的企业已有近百家,需求加强日常监管,在方针上给予配套支撑,让优质优价落到实处。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