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的理趣太原日报网
王开林
有一次,在京城,苏东坡与好友刘贡父聊天,他说:“我与舍弟(苏辙)寒窗苦读时,差不多每天都享用三白饭,吃起来香喷喷的,因此忘记人世间还有许许多多值得品尝的山珍海味。”刘贡父动了好奇心,问“三白饭”包括哪些食材?苏东坡如实相告:一撮白盐、一碟白萝卜、一盆白米饭。食物简单到如此程度,无油无荤,连生火下锅的工序也尽行免掉,应该说清苦之极。刘贡父闻言大笑,后来给“三白饭”另起了个名叫“皛饭”。
苏氏兄弟吃“三白饭”而自强不息,终成文豪,这故事很能励志,比他们年长的宋氏兄弟吃“齑煮饭”的故事则引人深思。
宋庠、宋祁家境贫寒,在州学读书时,生活清苦,三月不知肉味,常以粗恶的饭食充饥。后来,宋氏兄弟同场登科,宋庠还高中了状元。宋庠当宰相时,宋祁是翰林学士,两兄弟的性情大不相同,宋庠喜爱清静、朴素,宋祁好热闹、奢侈。上元节(元宵节)那天,宋庠在相府中披览《周易》,听说弟弟在华灯高照的酒楼拥妓听歌,开怀畅饮,做哥哥的打从心里头不高兴。翌日,他派人去责备宋祁:“相公寄语学士,闻昨夜烧灯夜宴,穷极奢侈,不知记得某年上元同在某州州学内吃齑煮饭时否?”这叫忆苦思甜,老兄的目的是要老弟长记性,惜福,不忘本。听了宋庠这句质询,宋祁又好气,又好笑,竟然顶嘴抬杠:“却须寄语相公,不知某年吃齑煮饭是为甚底?”他的意思是,当年我们寒窗苦读,忍受穷困的折磨,不就是为了打一场翻身仗吗?现在你我拥有了高官厚禄,理应美美地享受荣华富贵才对啊!兄弟俩的对话貌似口舌较量,实际上是观念冲突。宋祁除了文辞出色,修史有功,还做过几任州官,政声、政绩良好,他原本有机会入阁拜相,但韩琦和包拯看不惯他喜好奢靡的生活作风,坚持反对意见,使他在仕途上遭遇了“瓶颈”,离相位只差一步,可望而不可即。宋氏兄弟吃“齑煮饭”,真正吃出了心得的,到底是喜爱安静、朴素的大宋,还是喜爱热闹、奢侈的小宋?各人的观念不同,答案自然也迥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