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了的时候,眯缝着眼睛,看觥筹交错、细雨如丝、子孙满堂,那是一种小确幸,我老了,但还迷恋美食,虽然牙掉了,眼花了,色香味都只是记忆了,但也是小确幸。算了,不可装嫩,那只是我的老确幸。
有时候,想开一个公众号,叫作家厨房。写暗黑料理的炮制过程,写做饭的时候要边喝啤酒,写冬天皑皑白雪草木稀疏的时候,如何蒸一锅排骨饭。我喜欢煲汤,食材简单,工序简易,烧开水,放进猪骨、乌鸡或者猪肝,各种调料,小火慢炖。我坐在厨房门口,能听见料酒渗入食材的声音,能闻到白色蒸汽中的鲜腥。
读完《三言两拍》里的几则故事,汤就好了。
我还喜欢吃松花蛋,不用刀切,用小细绳儿勒,分成四瓣儿,皮上的白色花纹若隐若现,淡黄色的皮蛋黄流淌到了一定位置,戛然而止。倒上姜末儿,老抽,醋,斟上一杯小酒,有种大隐于市、超越众生之感。
排骨饭简单,味儿厚,解馋。我曾经做了一大锅,呼朋引伴,他们争抢的面容不忍细看。我则置身事外,点一根儿烟,鄙夷地看着他们不顾一切飞奔向电饭锅。
胡萝卜我一直难有厚爱,唯独在排骨饭中相得益彰。它和土豆切块,严阵以待;排骨先煎得金黄,浑然有种仪式感,气质也高贵。然后加入葱姜蒜,跟土豆胡萝卜一起翻炒,虽然混杂在一起,但排骨还是贵族,胡萝卜土豆还是配角。
加了生抽、老抽、盐,色彩变得黯然销魂,加水,煮上几分钟,倒进电饭煲,与洁白大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常常会舀一勺排骨汤尝尝鲜,设想一下成品出来时候的样子。
这三点,是我这样一个作家为你们的厨房之事提出的建议。但我还是遵循不推荐产品的原则,让我凛然有种知识分子的傲娇气节。总之,你们买电饭煲的时候,按照三点来选择,就不会有错。
家里的电饭煲用了多年,味道却出奇的好。我曾经尝试用别人家的电饭锅做排骨焖饭,都以失败告终,不是火候不够,就是锅底糊了一片。
后来,去日本,深感造物精神极为神奇,破铜烂铁都能焕发光彩,于是迷信每一件产品中渗透的灵魂,相信每一件产品都能通灵。在我眼里,这就是小确幸。看过一个电影,叫《拉面女孩》,一美国姑娘被拉面所征服,潜心学习。师傅每次喝一口她的汤,都摇摇头:“你的汤里没有灵魂。不能催人泪下”。
这是什么境界?
后来,买了一个象印的电饭煲,但那口旧电饭煲还在,依靠在墙角,偶尔还有大米愿意临幸。最近,小米也出了电饭煲,宣称改变中国国货。我还没有体验过小米的电饭煲,但我也希望,一个崭新的东西能横扫陈旧的产品,不过,我家那个象印,每每被我擦亮,看起来还是厚重、有温度、美轮美奂。
好了,作为作家厨房的掌门人,今天给你们讲讲,如何挑选电饭煲吧。
日本媒体总会列出各种文章讨论,什么样的电饭煲是最好的,但人类口味各异,米饭也多样,有人喜欢软的,有人喜欢坚固一点的,水、米的配比也会影响口感,最重要的是,大米本身如果不好,用什么锅,都无法起死回生。
那么,我们假定大米都一样,该如何挑选电饭煲呢?
第一,谁都知道,电饭煲的好坏在于水温达到100度之后,能持续多久。按照这个标准,电饭锅分文三种:最传统的电阻加热锅,他通过锅底的电线来加热;第二种叫IH式电饭煲,(这好像就是小米推出的那种),它的原理是用电磁波来加热,后来在IH的基础上,又诞生了IH压力电饭锅,也就是把电磁波和压力锅结合起来;到现在,可变压力电饭锅也已经出现,它的特点就是能改变压力来保证米饭的口感。
还有一种电饭锅,如今在日本也比较常见,叫蒸汽电饭锅。它的原理就是靠水蒸气把饭蒸熟,而且能持续一段时间。
所以,各位在买电饭煲的时候,要注意100度以上的状态能持续多久。
第二,关键在于锅的厚度,也就是盛大米的容器如果越厚,口感越好,因为够厚就能持续100以上的温度时间更长。这也是压力锅为什么蒸出来的米饭口感不够好的原因—锅底没法做太厚。
现在,日本很多公司都在开发不同的材质,希望能让锅足够保温,比如用碳、土锅,甚至有用金刚石的……但都价格不菲。比如象印是用日本有名的南部铁,保温性能不可小觑。
第三,日本电饭煲还有一点牛*的地方在于,他对口感划分的非常细:硬一些的;一般口感;软和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选择米饭的软硬程度。
这三点,是我这样一个作家为你们的厨房之事提出的建议。但我还是遵循不推荐产品的原则,让我凛然有种知识分子的傲娇气节。总之,你们买电饭煲的时候,按照三点来选择,就不会有错。